移动支付之争——打的篇

移动支付之争——打的篇

在上一篇文章《2014年线下之争》里说道,在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宣布继续投入2亿元请全国人民打车后,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马上跟进联合宣布再投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。听起来很多钱,到底是怎么花的呢?乘客用支付宝钱包付打车款,乘客每单奖励10元,嘀嘀打车软件联手微信支付推出打车减免10元车费。也就是说现在很多打的起步价低于10元的城市,可以“免费”打的。

那么问题就来了,为什么如此疯狂的烧钱抢打的市场?

我认为原因总结起来有三个:

第一,打的场景的特殊性,让人直观体验手机支付的便利

我们设想一个场景,拥挤的城市,人流涌动的街头,想要外出办事的人傻傻站在路口却久久等不到的士。另外一个人,在出公司前五分钟拿出手机,对手机说我在x路口等车需要去哪,五分钟之后走到了路口,的士已经已在那里等待,送达目的地之后司机和乘客都得到互联网公司的补贴优惠。这种方便又赚钱的方法是再让人开心不过的事情了。

用的多自然容易形成习惯,另外这类先锋人群还会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果,帮助互联网公司来推广该公司的手机支付。春节期间的微信红包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推广,抓住中国人过年送红包这个习惯,做了一次低成本的成功推广。这也是年后阿里加大力度推广手机支付的另一个原因。

第二,绑定目标用户,为互联网金融铺路

通过打车软件补贴用户推广支付工具,进而再通过理财手段绑定客户,这笔补贴费用其实已切切实实地转变成了未来盈利的基础。从推广效果看,补贴模式恐怕要比传统的广告模式效率高得多。看似是你死我活的竞争,但现实的结果却是数百万、上千万乃至上亿的客户都通过打车软件绑定了支付宝、微信支付。这样的竞争,真的会有输家?

我分析这种两家竞争的方式,用户会长期徘徊在谁家优惠大就用谁家的原则中,在优惠停止之后只会留下一家用着方便的。所以初期比的是优惠力度,中后期还是以安全和用户体验的竞争为主。

第三,打的只是移动支付的一个竞争领域

打的只是移动支付的一个应用场景,只不过因为有地址位置的加入,让传统的打的体验变得愉快,容易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果。其实超市及便利店消费等找零较多场景也适合这种手机支付,根据地理位置寻找周边的商家并支付,互联网公司也可以通过满额减免的方式来推广。这种场景跟打的的便利是一样的,支付安全又省了找零的麻烦。相信很快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会在各个O2O细分市场开展竞争。

事实证明,两大巨头之所以花大费用去推广,最根本的目的是想抢占未来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制高点—金融。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是当前互联网公司传统的广告模式所不可比拟的,其市场潜力更是不可想象,简简单单一个余额宝已经撬开了传统金融的大门,而要扩大战果,打车应用这个入口可谓如虎添翼。

最后留下一个思考:几年之后我们还需要钱包吗?

深圳市大石久恒实业有限公司是集开发、制造、销售、服务于一体的服装辅料生产厂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