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亚朵与全季最近围绕“开票难”推出一系列服务优化,看似细微,却直击住客排队开票、信息出错、离店补开繁琐等痛点。这些举措的背后,是酒店业从“传统五星模式”向“用户思维”转向的又一次胜利。回望过去十五年,中国酒店业的行业重构,本质并非品牌之间的竞争,而是对旧式、脱离用户的服务体系的替代。
2010 年季琦带着汉庭上市,此前他已创立携程、如家,奠定行业底层框架。而在他身边成长的耶律胤,在经历行业低价厮杀后意识到:酒店竞争失焦,本质是偏离了用户真正需求。2013 年,他在云南亚朵村找到方向:中产需要的不是堆砌豪华,而是“能安心入睡”的空间,亚朵由此诞生。与之同步,全季和亚朵面向同一代新中产,却走出两条不同路径,均以用户为中心。
全季的优势来自季琦的第一性原理:砍掉一切非刚需。去掉泳池、SPA 等低使用率设施;简化餐饮,用扎实免费早餐匹配商旅需求;开放外卖并配置机器人;取消浴缸、地毯等不必要配置,把资源集中在网速、水压、插座、床品等直接影响体验的要素上。全季以远低于五星级的成本,提供稳定且高标准化的“80 分体验”,因此能迅速扩张到 3000 多家店,成为华住支柱,并冲击传统“以评星为中心”的酒店模式。
亚朵则擅长挖掘用户情绪价值,把“睡得好”做成品牌核心。其“先住后买”模式让寝具成为营收支柱,酒店是体验场景,住客在入住中种草并购买枕头、床垫,实现复购。配合深睡楼层、隔音等配置,亚朵将睡眠质量打造成溢价来源。如今门店 1800 多家,两年翻倍,市值约为华住的一半,门店却只有对方七分之一,显示用户对其价值认同。
疫情后中小酒店退场为亚朵扩张提供窗口,华住也跟进床品标准;亚朵下沉推出轻居与全季形成价格段交叉。两者竞争的本质是“谁更懂用户”。真正被边缘化的是传统五星酒店:挑高大堂、网球馆、保险箱等为评星而设的设施,与用户真实需求渐行渐远。在成熟的商旅、旅游市场,用户真正关注的是 WiFi、床品、隔音与早餐质量,酒店行业的评价权已从官方星级转向携程、大众点评等用户平台。
全季与亚朵并未创造新的行业规则,而是让用户需求重新成为行业底层逻辑。旧五星的衰落,是偏离用户的必然结果。未来二者仍会竞争,但中国酒店业已不可逆地进入用户主导时代。谁更理解用户,谁就掌握未来,这正是用户思维的终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