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锅行业 大洗牌:吃火锅反而更便宜了?

火锅行业 大洗牌:吃火锅反而更便宜了?

过去两年,中国火锅行业打了一场“生死战”。价格一降再降,巴奴客单价从150元掉到138元,锅底8块8、素菜6块6成了常态。很多品牌都扛不住:南火锅半年关了57家店,海底捞、呷哺呷哺、凑凑也都不再疯狂扩张,股价甚至跌成仙股。

为什么火锅突然不行了?

核心原因不是不好吃,而是“正餐”场景在变。企业聚餐、朋友聚会、商务宴请都少了,大家更多点外卖、拼好饭,火锅这种需要坐下吃很久的餐饮方式首当其冲被影响。

再加上火锅没什么技术门槛,品牌之间只能拼服务、拼食材。海底捞靠“变态服务”红极一时,巴奴卖高端食材也赚过钱,但当大家预算紧了,这些溢价很快就没人愿意买单,反而变成了成本压力,逼得品牌开始向快餐化转型。

中端火锅成了“血海”。翻台率下降、客单价下降、关店潮一波接一波。海底捞翻台率跌到3.8次,净利润也掉了13.7%,只好开外卖、玩新业态,但还没出现一个新的爆款品牌。更麻烦的是,巨头们跑去卷小火锅,把客单价一路打到50元以下,有些甚至30元就能吃饱。呷哺呷哺就是典型教训:早年20元套餐火遍全国,后来涨到62元赶消费升级的风口,结果风口过去,降价也救不回来,一年关掉了138家店。

高端火锅也没能幸免。凑凑当年靠“火锅+茶饮”成了网红,客单价冲到150元,但红利一过,消费者觉得没那么特别,今年就关了73家店。巴奴坚持高端食材路线,客单价比海底捞高50元,却没带来更高的利润,反而限制了扩张。

我的看法是:火锅行业没死,只是进入了“理性时代”。

大家只愿为“好吃”买单,低价又高效的品牌会留下来;吃火锅的人群更集中在家庭、情侣、小团体,单人锅、迷你桌会越来越多;能控制成本、租金、损耗的品牌才活得下去;外卖和零售会成为第二条增长曲线,火锅搬回家才有更多机会。

火锅的大逃杀是阵痛,也是机会。未来火锅会更便宜、更高效、更贴近日常,谁能卷得稳,谁就赢。

国际裤钩专家,您身边的裤扣顾问